崇州市科协到天府新区乡振院座谈交流
发布时间:2024-11-07 浏览次数:42
崇州市科协到天府新区乡振院座谈交流
11月7日,崇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竹勇一行到四川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简称“乡振院”)座谈交流,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相关人员、乡振院院长胡剑锋、副院长马一鸣、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罗娅教授、崇州市叁生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伯军,副总经理周鑫等参与座谈会。
竹勇一行首先参观考察了乡振院的莓粮轮作试验地。马一鸣副院长详细介绍了莓粮轮作试验的最新成果,通过草莓种植品种筛选、种苗繁育等全过程的技术创新。
交流会上,胡剑锋院长介绍了草莓-水稻-玉米粮经轮作是以新区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反推科研工作,通过研究、攻克此轮作模式技术难点并对其大棚改造、水肥管理技术的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可用于指导农户生产实践的技术规程。“莓粮”轮作高效生产模式能够确保水稻亩产超过千斤,草莓每亩纯利润2万元,既保证了粮食稳产,又实现了单位面积田块增收,构建起都市近郊“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模式。此外,“莓粮轮作”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轮作后的秸秆打碎还田对土壤改良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介绍了全程机械化收播技术的实施状况、现阶段标准化大棚的建设进展,以及作物选育选种工作的具体成效。他强调,该项目对于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推动农业管理模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激发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积极性以及促进天府新区草莓产业稳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一鸣副院长则详细介绍了乡振院的发展历程、研究团队、工作亮点及未来规划。通过实际案例和详实数据,展示了乡振院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竹勇一行对乡振院创新的莓粮轮作新模式表示赞赏,并就如何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及作物的亩产量提出相关问题。
据了解,乡振院在此地块草莓收获后,于4月下旬开始培育水稻苗,5月中旬使用小型旋耕机平整土地,5月底则利用插秧机顺利完成了机械化移栽。9月中旬乡振院为确保大棚内水稻能进行机械化收割,筛选确定了机高2.2米,32.7匹马力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进入棚内收割水稻,不到半小时,水稻收割完毕。此次试验初步证明在草莓棚进行水稻-草莓轮作,水稻采用全程机械化播种收获方式是可行的,并且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为确保新区草莓地收获后种植水稻,避免农户因种植粮食作物成本过高以及效益不好导致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对于高产品种的筛选、配套的水肥管理技术,以及对草莓栽培的互作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乡振院正致力于开发标准化配套大棚,以提高农用机械的适应度和通过性,方便更多的农机选择,为确保草莓收获后种植粮食作物,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与支撑。
最后,双方就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校地合作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种植新技术新模式以及孵化企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并就未来的深化合作方向达成了共识。竹勇副主席对乡振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学习新区的成功经验,把发展农业产业的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振兴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赋能。